

杨红樱作品《亲爱的笨笨猪》及薛涛作品《九月的冰河》的译者凯尔·大卫·安德森博士,曾作为富布莱特海斯学者在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台湾大学深造,现为美国森特学院亚洲研究系主任、汉学及亚洲研究助理教授。伍美珍作品《小学生蓝小鱼的奇遇》及薛涛作品《九月的冰河》的译审约瑟夫·希克斯博士系社会文化人类学家,专门从事跨文化能力和交流方面的研究,曾作为富布莱特海斯学者在复旦大学学习,现在厦门大学孔子学院教授跨文化交流与英语叙事写作。杨鹏作品《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的译审王仁中为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麦吉尔大学多媒体外语教学中心的创始负责人之一,曾任麦吉尔大学与北京大学汉语交流项目主任,目前为麦吉尔大学文学院李嘉诚基金会汕头大学中文与中国文化交流项目的学术负责人,兼任加拿大中文教师协会会长。
http://www.xinhuanet.com/book/2018-07/06/c_129906300.htm

《青春》杂志社对2016年度“青春文学人才成长计划”工作进行了整体汇报,回顾了签约扶持项目的总体要求,以及作家曹寇、郑小驴、赵志明、葛亮,评论家何同彬、翻译家陶亦然、安凯德、Eric,影视导演宋方等签约人才2016年度的创作、出版、发表和获奖情况。各位专家一致认为“青春文学人才计划”的10个项目在2016年度完成情况十分出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所有项目都通过考核。
范小青说,全国诸多省、市均有类似文学人才扶持项目,但多是奖掖小说作者的,而本项目的签约人才则包括创作类、评论类、翻译类和导演编剧四个大类,体现了开放性、全面性,这在全国来说都是具有独创性和领先性的,也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http://www.nanjing.gov.cn/zxfw_6528/leastnews/201708/t20170825_4941829.html

2015年7月,为积极落实文艺兴国方针,推进南京地方文化自信建设,扶持优秀文学青年成长,由南京市委宣传部牵头,南京市文联和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共同主办,南京市作协和《青春》杂志社共同承办的“青春文学人才计划”项目面向全球发布招聘签约艺术家公告,最终11位来自海内外的青年文学人才成功签约,其中文学创作4人(曹寇、葛亮、赵志明、郑小驴),文学评论3人(何同彬、黄平、李振),文学翻译3人(埃里克·亚伯拉罕森Eric Abrahamsen,陶亦然、安德凯),影视编剧1人,为南京籍青年导演宋方。
项目自开展以来,通过《青春》杂志组织发表,活动推广,媒体宣传和签约双方的共同努力,各签约人才的创作和成长,均取得不俗的成绩。如青年作家曹寇,三年里在国内各大刊物发表小说近20篇次,出版小说集,随笔集5部,法语、瑞典语文集各一部,电影剧本2部,还获得了第五届紫金山文学奖,《南方人物周刊》2017年魅力人物奖。作家葛亮,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小说近20篇次,出版小说集,随笔集8部,并获有中国图书评论协会、中央电视台颁发的2016年度“中国好书”文学类第一名,《亚洲周刊》2016年“全球华文十大小说”,中国出版集团2016年“中版好书”文学艺术十大好书等十几个奖项。来自美国的Eric Abrahamsen,其签约项目为翻译南京作家鲁羊的两部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银色老虎》英文版已刊发于2018年6月号《纽约客》,使鲁羊成为继莫言、余华之后登陆《纽约客》的第三位中国大陆作家。陶亦然、安德凯翻译的南京作家叶兆言、苏童、鲁敏的散步图书,已由美国Simon & Schuster出版。以上三位均为中国当代文坛中坚力量,其文学作品的输出为中国文化和文学作品走出国门作出了贡献。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630/c403994-30097430.html